953

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财政  > 文章详情页

“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规范化发展添砝码大型险企率先完成全国化布局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险+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近年来众多保险公司选择发力的赛道。近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社区养老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
“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规范化发展添砝码大型险企率先完成全国化布局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险+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近年来众多保险公司选择发力的赛道。近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社区养老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为“保险+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发展再添砝码。

同时,多位业内专家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称,“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业务模式,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具备稳健的资金实力、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长期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围绕养老社区的运营服务能力。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围绕保险保障的本源,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学会扬长避短,不应简单模仿他人。同时,更需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客户需求和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

“保险+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再添砝码。

近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社区养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起了保险行业的热烈关注。

整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保险+社区养老服务”定义为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向购买相关产品缴纳了一定保费的投保人提供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

同时,征求意见稿对准入门槛、经营资质、销售流程、信息披露、禁止行为、监管要求等作出规定。,并强调了资产负债匹配和风险隔离原则,为“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舟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如果打算涉足“保险+养老社区业务”,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是自建还是租赁,是高端路线还是面向普通大众,是自营还是合作/外包运营。这些都需要充分论证,再结合资金实力、投资周期、客户资源、专业团队等综合因素决定,不宜操之过急。其次,养老金融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长赛道,短平快的策略是不现实的。保险公司必须做好充分的布局和长期运营规划,逐步打造自己的核心投资、服务和运营能力,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承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充分预期长期投资回报,通过资产负债匹配和持续风险管理确保目标的实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忠从宏观角度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称,由于“保险+养老社区”的经营期限较长,风险隐患较大,经营好坏会影响未来的社会稳定,因此首要关注的是风险防控和消费者利益保护。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所长王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直言,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其他保险公司很难再进入。如果想进入这个业务领域,经济实力和客户需求应该是首要考虑的。

大型保险公司率先完成全国布局。

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布局“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大型保险公司已率先完成全国布局。

作为最早布局“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大型保险公司,泰康早在15年前就开始了医疗方面的探索。2022年,泰康之家长寿社区全国布局持续加速,泰康之家袁哲、梦苑(呼和浩特)、滇苑(昆明)、禅苑(佛山)、静安府(上海)、沁园二期(青岛)等项目相继落地。至此,泰康之家已达成全国27个城市31个项目的布局。9月28日,泰康府桂苑开盘。加上年内开业的沈阳花园、香园花园、绿园花园,泰康之家实现了12个城市、13个社区的连锁经营。截至2022年底,泰康之家共有7200多名居民。

太平人寿进军养老产业,源于2014年太平镇和吴彤家养老社区建设。到2022年,太平人寿采取“两者并重”的策略,已布局三亚太平镇海棠世家、太平镇芙蓉世家、上海袁新东幸福家园、七彩云南古滇城、北京当代、苏州荷城养老社区、杭州朗和国际医疗中心、广州保利田玉娥熙和会所、青岛融爱家藏式马山社区、安徽中铁百合白乐巢湖。

2022年12月底,中国太保北京太保家园和三亚太保家园建设工地同步开工,太保家园“南北呼应、东西齐头并进、全国联动、老少皆宜”的全国布局基本完成。目前,11个城市的12个项目已全部进入建设阶段,包括成都社区一期、大沥社区一期、杭州社区,上海普陀、厦门、崇明、南京的社区体验馆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业。

中国人寿加快构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多层次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普惠养老可持续发展模式。截至2022年底,已设立200亿元大养老基金,国寿嘉园乐静、国寿嘉园静雅(苏州)、国寿嘉园怡景(三亚)、乐城馨园养生中心(博鳌)等优质养老社区以及国寿富宝社区怡康家园、国寿康馨社区怡康家园等普惠性社区养老项目。

今年1月,人人保第九城市心关爱社区落户济南。此前,人人保险介绍,截至2022年12月,人人保险集团已在全国10个城市完成16个项目布局。其中,城市心医养社区已进驻6个城市,落地8个社区;与此同时,规划了五个居住和疗养社区。

那么,针对目前“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格局,各保险公司在核心竞争力上应该着重于什么?

金舟表示,保险+养老社区的商业模式,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具备稳健的资金实力、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长期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以及围绕养老社区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对于大型保险公司来说,由于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优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他们选择更可控的重资产投资、独立运营的模式,可以构建自己的能力闭环,更容易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当然也更容易吸引和留住高端客户。

李文忠表示,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是养老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其次才是保险产品提供的保障能力。对于大型保险公司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公司打算采用哪种模式经营相关业务,以及每项业务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自建养老社区是一种资产化的运营模式,因此需要加强项目评估,控制运营风险。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关注能力和资源的互补。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应满足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综合还款充足率不低于120%,且连续四个季度综合风险评级在B级以上;公司治理评价结果为C级或以上;资产管理能力不低于三级;不存在在其他监管评级或监管评估中采取监管措施的情况;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100%等条件。

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养老社区应当独立运营;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建设,要成立专业的养老子公司。

王表示,保险公司进入养老社区业务具有精算优势、专业化优势、产业链优势、增值服务优势、渠道优势等诸多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要着眼于保险保障的本源,不能面面俱到,要学会扬长避短。

同时,他强调,无论保险公司的规模大小,从未来趋势来看,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保险的服务化。而中小保险公司如果涉足养老社区的业务,除了自身实力和风险状况外,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客户需求。

金舟表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采取资产租赁、合作经营的轻资产模式,以开放的生态方式与各类机构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的互补能力,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李文忠表示,根据准入条件,大型保险可以多种运营模式经营“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而中小型保险公司不一定可以经营自建养老社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与养老医疗机构的合作,保证长期可持续性。

【声明】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boss_11@teag.net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个股排行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
60秒后刷新
刷新
A股指数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

--

-- -- --

3360.10

-- -- --

--

-- -- --

    • 两市总计资金流入: --
      两市总计资金流出: --
      净流入: --
    • 两市总计资金流入: --
      两市总计资金流出: --
      净流出: --